《残酷的实习生:当职场新人的热血撞上现实的铜墙铁壁》

实习生的工位上总摆着两样东西:一杯冷掉的咖啡,和一颗被反复揉搓却不敢熄灭的野心。他们穿着熨烫整齐的廉价西装,在凌晨三点的写字楼里咀嚼着“成长必经之路”的鸡汤,却没人告诉他们——有些残酷,从来与成长无关。《残酷的实习生:当职场新人的热血撞上现实的铜墙铁壁》

1.免费的劳动力,无价的“福报” “学习机会”是职场最温柔的陷阱。实习生小琳连续三个月负责全部门的会议纪要,直到在某份终版PPT的角落发现自己的名字被替换成主管的心腹。而她的“导师”只是拍拍她肩膀:“年轻人要多沉淀。”——原来所谓经验,不过是把廉价劳动包装成恩赐的艺术。残酷的实习生

2.工牌的颜色决定话语权的重量 蓝色工牌与绿色工牌之间,隔着一条隐形阶级链。正式员工讨论项目时突然切换的加密语言,茶水间在实习生靠近时戛然而止的笑声,都在反复验证一个潜规则:临时身份意味着你连焦虑都显得矫情。当实习生阿凯因加班错过外婆葬礼时,HR只是冷漠地划掉考勤异常记录:“实习协议里没写丧假。”《残酷的实习生:当职场新人的热血撞上现实的铜墙铁壁》-残酷的实习生

3.在狼性文化与PUA的夹缝中 “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”的焦虑被制成饲料,精准投喂。有人为转正名额自愿住进公司储物间,有人被“弹性工作制”驯化成24小时在线的影子。当某互联网大厂实习生因过度劳累晕倒在卫生间,企业公众号却推送着《奋斗者永远年轻》的励志长文——血腥味就这样被拧成香氛。

这场成人礼的吊诡之处在于:他们教你用996兑换未来,却从不保证未来会来。当深夜的地铁载着又一具疲惫的躯体驶向城中村,车窗倒影里那张苍白的脸,或许正在学习职场第一课——如何体面地成为系统里一颗可替换的螺丝钉。